首页 | 学校概况 | 校园新闻 | 课程教学 | 师资队伍 | 德育天地 | 招生招聘 | 党建聚焦 | 文明创建 | 信息公开 | 民族教育 | 教育科研 | 对外交流 | 家校联系 | 风采展示 | 责任督学挂牌督导 | 微信网站
校友风采
名校友(3)
发布时间:2015-03-20 作者:admin

曹惠民

1954年生,南桥镇人。1971年毕业于奉贤中学。1988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获经济学(会计学)硕士学位。现任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校长助理,兼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会计学会高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院校教学研究会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会员,上海财经大学硕士生导师,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上海九百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上海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在《财经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参编《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等教材8本。曾主持完成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上海辰山国家植物园可行性研究”等研究项目多项。曾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育才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和会计电算化。

        座右铭: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寄    语:开拓今天,拥有明天。

陈桂林   

1943年生,金汇镇人,高级工程师。1962年毕业于奉贤中学。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曾任兵器工业部所属国营第五七五厂技术处处长及副总工程师等职务,还曾任兵器工业北方化学工业总公司驻国营第五七五厂代表室总代表职务。长期从事军用炸药及民用炸药的科研工作和生产技术工作,参加工厂民用产品的开发及工厂技术管理工作。因工作勤奋努力,成绩显著,多次荣获工厂优秀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

座右铭: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寄     语:树雄心立壮志,刻苦学习,努力钻研,脚踏实地,增长才干,为人民服务,为祖国效力。

段蕴铀 

   1951年生,山东蓬莱人。少将、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65-1976年就读于奉贤中学。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华医学会航海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呼吸医师学会常委,中国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药监局新药评审专家,全军医学科技委员会委员,多家核心期刊编委。1996—1997年应美国费城Temple大学之邀作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及欧洲考察、讲学。从医30余年,长期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通晓呼吸专业及相关专科国内外的最新进展和研究动态,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和专业知识,在支气管哮喘等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方面具有较深造诣。对氩氦靶向冷冻治疗肺癌有较深入研究。现正主持海战伤、海水型淹溺肺损伤的救治等海军、全军大中型课题研究。共撰写论文20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4部。获军队科技和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8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座右铭:所有的成功都与不懈的努力相关。

        寄    语:望母校建设得更好,更多地为祖国培养人才。寄语:望母校建设得更好,更多地为祖国培养人才。

方金根(右)夫人

1938年生,头桥镇人,新华社高级编辑。1956年毕业于奉贤中学。1958年分配到新华社,先后任机要译电员、记者、编辑、编辑室主任等职。从事新闻采访工作期间,除负责对国外宣传的经济新闻采访外,还承担中央领导接见外宾的部分外事采访;多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党代表大会等大型战役性报道;既单独采访过一些党、国家和部分省市区的领导人,其中包括原上海市市长汪道涵,也采访过一些专家、学者和名人,所写的许多新闻(翻译成多种外文)被世界四大通讯社转播,国内英文版的《中国日报》和港澳中文报纸也经常刊登。从事经济信息采编工作后,先后在《新闻业务》等全国性新闻业务杂志上发表文章近三十篇,并编著了《经济信息采编业务探索》、《新华社信息系统理论研究》两书。曾应邀去北京广播学院、中国新闻学院等单位讲解信息采编业务近二百课时。

        座右铭:学习、学习、再学习。

        寄   语:努力学习,关心国家大事,使自己真正成为既有

                 文化科学知识,又有清醒头脑的好学生,将来为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贡献。

高梅及

    1942年生,邬桥镇人,新华社高级记者。1961年毕业生于奉贤中学。1965年大学毕业,分配到新华通讯社任新闻记者。曾任新华社江苏分社新闻采访室主任。1965年至1974年被派驻到抗美援越前线分社广西分社,从事军事报道工作,跟随部队长年在边防营地、哨所采访,报道我军民抗击侵越美军的英雄事迹。在广西的9年中,还不断深入到各少数民族地区采访,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风情、生产、生活作了大量的报道。1974年10月调入新华社江苏分社工作,长期负责对外新闻的报道工作,每年为国外通讯社和报刊提供大量的中国新闻稿。 改革开放后,从事经济新闻报道,对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进行系统的深度报道,稿件被国内外报纸大量采用。在新华社的39年间,采写过上万条经济、政治、科技、文教、卫生等国内新闻稿及对外新闻稿。

        座右铭:勤勤恳恳工作,老老实实做人。

        寄   语:尊敬你们的老师,热爱你们的老师,珍惜你们的求学时代,努力学好本领,建设祖国。

顾潜

1947年生,泰日镇人,教授、编审。1966年毕业于奉贤中学。复

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毕业,并获

硕士学位。现任上海震旦新闻与传

媒学院常务副院长等职。 30多年

来,发表过数百万字的新闻、文学、电视作品及学术论著(文);参与编导的纪录片《十字街头》曾获国际电视节大奖;撰写的《中西方新闻传播:冲突 交融 共存》一书,被专家誉为这一领域的“开创性”著作;策划并任第一副主编的《20世纪中国散文英华》,获国际龙文化金奖一等奖;策划并责编的十种新闻传播类图书,被评为全国高校“十一五”国家级教材。率先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批在校大学生散文集、诗集,产生广泛影响,为海峡两岸校园文学传播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还有多部作品出版或获市、全国奖。寄语:锤炼高尚的人格人品人性,融入世界性的革新潮流。

座右铭:追求科学真理,崇尚思想独立,秉承学术自由;深深挚爱我的祖国,时时关注民族的命运。

寄语:锤炼高尚的人格人品人性,融入世界性的革新潮流。

                    

顾雪林

1941年生,塘外镇团结村人,研究

员。1960年毕业于奉贤中学。1965年毕

业于北京航空学院。1969年10月调入第

七机械工业部第四研究院某研究所工作。历任主任设计师、研究室主任、所科技委副主任、第四研究院科技委固体火箭发动机型号总设计师。长期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及研制,1978年“固体火箭发动机玻璃钢壳体设计与研制”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一等奖; 1985年“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远地点发动机”获国家科技委一等奖、国防科技委一等奖;1997年获航天奖;2006年“风云二号C业务静止气象卫星”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另获部科技进步奖10项。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座右铭:正确的人生确定之后,就要用毕生的精力去努力奋斗,实现其目标。成果的大小是次要的,重要 的是过程。

寄   语:从现在做起,为祖国的民主、科学、强大、富裕 而努力刻苦学习,锻炼好身体,修养好为人民服务的品质。

蒋宁芳

1940年生,胡桥镇人,教授级                                        工程师。1959年毕业于奉贤中学。196                                         4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任副院长、                                         院长等职务。1990年任徐州市民建会                                         副主委;任徐州市民建会第八届、第九                                        届委员会主委。1992年任民建江苏省第四届委员会常委,1994年增补为副主委,任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委。在此期间,任徐州市政协第九届政协委员;第十届、十一届政协副主席。任江苏省政协第七届委员;第八届常委。近40年中,从事设计项目约300多项,累计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在国家级、省级专业刊物发表的论文达10余篇之多。主持的建筑设计项目获省级二等奖两次、三等奖多次。1988年获徐州市委、市政府“优秀知识分子”荣誉称号。

座右铭:人生的目标不是为了活得长,是为了活得好。

寄   语:也许你航行一生,也没有达到彼岸;也许你攀登一世,也没有登上顶峰。但是,能触礁的都是勇士;敢失败的未必不是英雄。奋斗了,就问心无愧;奋斗了,就是成功的一生。

刘志华

1946年生,头桥镇新市村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1964年8月毕业于奉贤中学。1970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同年至陕西省延安市延川中心医院工作。1981年调入苏州大学第一医院,先后任心内科主任、诊断学教研室主任等职务。担任第五、六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常委、第四届中华医学会江苏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任江苏省大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多种杂志编委。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5项,市、厅级科技进步奖4项,参编著作6部。2000年9月获第6届吴阶平医学研究奖心血管专业三等奖。1999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

座右铭:把握住今天,计划好明天。

寄  语: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讲究方法,勇于创新。

 

陆苗耕

1939年生,胡桥镇人。1959年毕业于奉贤中学。196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本科,8月被选入外交部。曾任外交部非洲司处长、参赞,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研究室主任,中国驻南非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驻开普敦总领事,现为中非友协理事。长期研究非洲和从事对非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即向《人民日报》、《世界知识》、《西亚非洲》等报刊撰文。本世纪初以来,撰文刊于全国20多家报刊。撰写的重要文章有《毛泽东的非洲情缘》、《周恩来首访非洲十国》、《陈毅的非洲情结》等,主编《同心若金》和《影响历史进程的非洲领袖》等书。

        座右铭:志为人本。

        寄   语:为中华腾飞而贡献才智。

倪新伯

1939年生,头桥镇朝阳村人,教授、研究员。1959年毕业于奉贤中学。196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87至1989年作为访问学者,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慕尼黑技术大学做研究工作,后被日本教育部聘为外籍教授、研究员,在京都大学核反应堆研究所工作。1994至1996年,受聘德国莱比锡大学客座教授,与德国科学家合作,从事核技术应用研究。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1984年应邀为中国科学院撰写《核技术规划专题组单项专题研究报告》,还应邀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当代科技新科学》等著作编写条目。专著《扰动角关联及其应用》和《实验核物理应用方法》被奉贤档案馆收藏。

座右铭: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寄    语:今天你们为母校骄傲,明天母校为我们骄傲。

钱桂生

1945年生,南桥镇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技术一级、文职一级。1963年毕业于奉贤中学。1968年毕业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1986年在第三军医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任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呼吸内科研究所所长兼内科学及物理诊断学教研室主任、第三军医大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席、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军队及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8项,军队医疗成果一、二等奖各2项,军队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主编专著7部,副主编专著3部。培养博士后9名,博士生53名,硕士生21名。曾被评为总后勤部科技金星;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军院校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振兴重庆市争光贡献奖,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

        座右铭:勤奋、开拓、求实、献身

        寄    语:努力学习、创新思维

 

 

 

瞿家振

  1938年生,头桥镇人,上海电     影(电视)集团公司摄影师,艺术一级专业技术职称。1960年毕业于奉贤中学。1963年,毕业于上海电影专业学校,进上影厂从事电影摄影工作。先后拍摄了三十多部影视片,主要有《特殊家庭》、《青春》、《检察官》、《少年雷锋》、《淘金王》、《孙中山和宋庆铃》等作品。

    座右铭:热爱事业,把工作看作是“玩”,“玩”就要“玩”好,“玩”得痛快,“玩”得开心,“玩”出成绩。

     寄   语:希望年轻人不要浪费自己的学习时间,要好好学习,学好“玩”的本事,为你未来事业能“玩”得更好!

汝水仁

1943年生,江海镇人,国家一级电影摄影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1961年毕业于奉贤中学,同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本科故事片专业,1966年毕业后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任职业电影摄影师至退休。任摄影师的故事片有《知音》、《血,总是热的》等二十九部。任导演兼摄影师有《男人也难》等两部,另有纪录片及数字电影若干,电视剧二百余集。其中《血,总是热的》、《应声阿哥》、《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获文化部、广电部优秀故事片奖,《花木兰传奇》获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华子良》获华表奖,《特混舰队在行动》获埃及国际电影节优秀儿童影片奖。退休以后仍有作品不断问世。

        座右铭:勤奋是成功的基石。

        寄    语:只要努力,一切都有可能实现。

 

阮家栋

1941年生,光明镇人,九三学社成员,教授。1957奉贤中学初中毕业。1967年大学毕业。1978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任教。历任计算机教研室主任、计算机系主任、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1993年至1994年在美国作访问学者。1997年获上海市育才奖。完成科研项目十多个,发表论文二十多篇,出版的著作有《机械工程师手册》、《应用程序设计》等十几部。

座右铭:诚实为人,认真做事。

寄    语:自强不息,荣校爱国。

盛一梅

    1970年生,南桥镇人。1989年毕业于奉贤中学。199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先后任埃森哲SAP 咨询顾问、IBM华东、华中区ERP经理。IBM-AMS软件管理中国区总经理等职务。现为ADP Global View的中国区主管,全面负责ADP Global View业务在大中华,日本和韩国的整体战略和运营工作。在加入ADP中国之前,她曾在一些著名的咨询服务公司,如埃森哲、IBM咨询服务部担任高层管理要职,从事EPR/SAP的实施咨询,SO/BPO的外包管理和人力资源咨询业务。

座右铭:平时多比别人努力30%, 将来的收获远远大于30%。

寄     语:我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好时代,愿同学们好好珍惜学习和工作中的机会,发愤图强,为中国的腾飞贡献力量。

 

 

 

 

孙美娜

    1963年生,南桥镇人,国家一级演员、上海师范大学声乐教授。1980年毕业于奉贤中学。1985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曾是上海歌舞团独唱演员,现任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上海分会副会长。

  1993年,《秋天的女人》歌曲获全国十大金曲奖。1995年,代表中国与日本谷村新司等世界级歌手共同参加第八届亚洲音乐会。1997年,原唱的《千百个梦》被评为振兴中华、迎香港回归的佳作。1999年,原唱的《我们的中国》荣获十大金曲奖和群众最喜爱的歌曲奖。2002年,新歌《今生有约》参加埃及开罗国际歌唱节大赛,荣获唯一的“特别演唱奖”。2003年,获全国最佳民通新人女歌手。2004年,创作谱曲的《超越》新歌,参加央视《同一首歌》演唱会。2005年在上海音乐厅举办首次“美在曲中行”国内首台跨界演唱会,获得成功。从艺期间,她还曾为《封神榜》、《天梦》、《台湾黑猫旅舍》等二十多部影视剧配唱主题歌或插曲。

         座右铭:有梦就有希望。

         寄    语: 珍惜现在,努力学习,吮吸知识的甘露,用你们

                    的知慧和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滕春江               

   1954年生,南桥镇人,中国东方歌舞团古筝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1970年毕业于奉贤中学。 1978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现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协古筝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管弦乐协会会员、古筝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东方古筝研究会会员;还担任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客席教师;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兼论文评阅;中央音乐学院考级评委、全国古筝考级评委、国家级比赛评委。曾多次出访美国、德国等国,赢得普遍好评。其代表作《冰排》由中国唱片社灌制唱片,录制《名家演奏中国古典民间乐曲辑》、《一剪梅》等多部作品。2001年录制了首张VCD专辑《流水》。著有《器乐考级主要曲目及详解古筝》等多部书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古筝演奏人才,多次荣获“园丁奖”及“优秀教师奖”。

        座右铭: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寄    语:选择好自己的目标,坚持、努力。

 

王仁亮

1956年生,南桥镇人,上海歌剧院艺术团团长、著名男高音歌唱家、 国家一级演员。 1970年-1973年就读于奉贤中学。1977年 毕业于上海歌剧院学馆,师从声乐教育家廖一明,曾先后出访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澳门、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并在歌剧《江姐》、《雁儿在林梢》、《半生缘》等演出中担任重要角色。

座右铭:困难和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费,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语:聪明在于努力,智慧在于积累。

吴国高

   1953年生,南桥镇人。1970年毕业于奉贤中学。美国加洲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卫生学院硕士。曾担任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四师直属二连文书、国家卫生部外事局国际处项目官员兼翻译、国家卫生部外事局国际处主任科员兼翻、国家卫生部国际合作司国际处副处长、处长。现担任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办事处对外关系官员。在卫生部工作期间主要负责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有关机构在卫生领域的联络,协调在卫生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事宜, 组团参加世界卫生大会、卫生组织执委会和地区会及其它重要国际和区域的卫生会议。在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办事处主要负责对外关系;协调卫生组织与其他联合国机构、政府间机构、非政府间机构等的合作,担任国际会议的同声翻译和重要对外交流活动的翻译, 如担任前国家主席江泽民、李先念等领导人高级官员的翻译。

        座右铭:智慧与勤奋同行,成功与执着同行。

        寄    语:拥有健康的身心,你就拥有了幸福。

吴瑛

  1957年生,南桥镇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74年毕业于奉贤中学。1980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1990年毕业于原苏联国立中央体育学院,获教育学副博士学位。1980年起在上海体育学院任教,历任附属竞技体校校长、竞技体育系主任,现任上海体育学院教务处处长。兼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分会常委、中国大学生田径协会常委、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训练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田径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体育科学学会理事等职。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了17位硕士和5位博士研究生。主持完成了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曙光计划基金等科研项目7项,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3部。

   座右铭: 真诚做人、敬业做事、执着做学问。

  寄  语:体育锻炼所蕴涵的健康向上、顽强拼搏、团队合作的精神,将使你终身受益。

杨华

    1951年生,江苏徐州人,现在斯洛尼亚使馆工作,任商务参赞。1966年毕业于奉贤中学。197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  同年进入国家对外经济合作部工作。1975年由部派往到南斯拉夫留学。1980年起,从事南斯拉夫、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使馆工作。多年来,在从事的外交生涯中,以身作则,带好商务处一班人,努力完成各项任务。曾多次荣获“先进商务参赞”称号。

    座右铭:认认真真工作,清清白白做人。

     寄  语:珍惜宝贵时光,发奋学习,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技能,报效祖国。

杨晓晖

1962年生,南桥镇人,作                  家。1980年毕业于奉贤中学。1984 年 毕 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同年进入《新民晚报》从事编辑工作至今。现是中国作协会员。出版散文集《一个人喝一杯》、《所谓女人》、《随缘不变心》、《在平淡与奢华之间》等十多部;发表中短篇小说《甜蜜的气味》、《人选》、《女朋友》等;出版长篇小说《我的恐惧无法诉说》、《浅草湾之恋》。

座右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寄    语:青春只有一次,尽可能地释放,尽可能地吸收,尽可能地燃烧。

姚金祥

   1945年生,南桥镇人,研究员。 1963年 毕业于奉贤中学。196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 先后任上海奉贤县南桥镇党委委员、 镇团总支书记,奉贤县委办公室秘书、奉贤县志办公室副主任、《奉贤县志》主编,奉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奉贤县委党史办公室主任,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地方志编纂处副处长、处长,地方志编辑部主任,《上海年鉴》编辑部主任。1997年12月起,任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

        座右铭:认真读书,踏实工作;热爱家乡,报效国家。

        寄    语:

                     今日奉贤中学新校园宁静的课堂,

                     当年是新四军游击队伏击日寇的战场。

                     这儿的草木为什么分外的繁茂和美丽?

                     那是朱亮等先烈的鲜血肥沃了土壤!

                     愿与奉贤中学的莘莘学子们永远共勉:

                     今日的学习是为了明日当好国家栋梁。

 

 

叶连均

1945年生,江海镇九华村人,      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奉贤中      学。196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兵     学院毕业,同年分配在中国人民解     放军高炮六十二师六零六团,曾   任排长、保密员等职。1977年12月转业,在奉贤县农机厂、中共奉贤县委复查组、县纪委筹备组工作,1984年7月起任中共奉贤县建设局党委书记,中共奉贤县委常委、县委整党办副主任兼县委机关党委书记,县纪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兼县委政法委书记,金山县委副书记兼县委政法委书记、县政协主席。  1986年3月至1992年12月为市纪委委员,1997年5月任金山区政协副主席、中共金山区委统战部长,2001年10月调奉贤区任政协副主席、正局级巡视员等职。1993年3月至2003年3月为市政协八届、九届市政协委员,2005年3月退休。

        座右铭:脚踏实地,勤奋努力。

        寄    语:努力学习,为更好地服务于祖国打好扎实的基础。

张国民

1942年生,南桥镇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0年毕业于奉贤中学。1968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长期从事地震学与地震预测研究,曾被国家科技部聘任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项目研究。先后主持“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地震、地质灾害与城市减灾研究”、“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强地震中短期预报技术研究”等。作为专家组组长,多次率团组赴伊朗、土尔其、印度等国家大震现场,开展现场大震考察与震后趋势等合作研究。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专著“地震预报引论”作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材。曾当选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

        座右铭:品德和学问都象河水,越深就越平静。

        寄    语:一切从头开始,现在永远是零。

张建华

1961年生,南桥镇人,教授。1976年奉贤中学毕业。曾是上海市第十届、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现是上海商学院生态旅游学院院长。曾获国家人事部科技一等奖、上海市科技发明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教学成果三等奖各一次;07年获中国十大会展教育人物、08年获中国十大会展理论人物。出版教材和专著7本,发表论文100余篇。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座右铭:尘外不相关,几阅桑田几沧海;胸中无所得,满湖明月满云山。

寄    语:君须有梦非常梦,我亦无禅自在禅。

 

张肇凯

   1940年生,南桥镇人,高级工程师。1959年毕业于奉贤中学。1964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先后任UNIX研究室副主任、空中交通管制产品部副主任。主持设计的DJS-8计算机PPP操作系统,获79年第四机械工业部科技二等奖。1979年至1983年参加由外经部组织的与罗马尼亚的科技合作,任中方专家组组长。1983年至1990年作为国家电子工业部专家组人员,赴西德与THYSSEN公司联合设计“宝钢二期热轧厂管理系统”投标方案,参加“热轧厂管理系统”的联合开发,参加“航行情报数据库系统”、 “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管制员模拟训练系统”的研制工作,完成了“300MW机组汽轮机全电调DEH控制系统”的研制等。参与编写 “DJS-8机简单操作系统设想”等文章,在全国学术刊物上发表。

        座右铭:诚实做人,努力工作。

        寄    语:才干出于勤奋,智慧源于积累。

                 

 

 

 

1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南奉公路7058号 邮编:201400 电话:021-67186846